《 孟 子 》

发布时间:2019年02月27日 10:02浏览次数:

辅导纲要与思考题

《孟子》——“人性本善的发掘”

一、基本要求:

第一,选择一本有关《孟子》的专著或译作通读。

第二,通读《中国古代名著导读》中的《人性本善的发掘——孟子》一章。

第三,以下面的问题或思考题作为线索理解并把握《孟子》这部文化名著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,即“人性本善的发掘”。

 

二、辅导纲要:

1.了解孟子其人与《孟子》其书。

 

2.人本性善的人性论基础。

1)理解“人之有是四端,犹其有四体也。”与“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”这两段话,这是《孟子》性善论的理论基础。

2)理解“凡同类,举相似也。”从此可以看出《孟子》是如何得出性善论这一结论的?这就涉及到《孟子》研究人性问题的理论思路。

3)中国传统的人性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,你是如何理解的?

 

3.“怀仁义以相接”的人际交往原则。

1)《孟子》中说:“仁,人心也。”并且在“四端”中,恻隐之心是核心,与之相对的“仁”,也是“四德”的核心。如何理解?

2)在人际交往原则上“怀仁义以相接”和“怀利以相接”是直接对立的,《孟子》进一步提出在人际交往中要“与人为善”。加以理解。

3)在义利之争中,传统文化更多是强调“义”,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,人们更多是强调“利”,如何统一?

 

4.“施仁政”的社会整合与治理手段。

1)概括地说,中国古代君主的治国方略,不外乎两种,一种是扬王道,另一种是倡霸道。结合《孟子》中的有关“施仁政”的论述谈谈你的理解。

2)在孟子看来,“不忍人之心”是君主实施仁政的内在动力,结合《孟子》的性善论加以理解与论述。

3)中国古代关于治国的理论有“礼治”、“德治”与“仁政”,这些与今天的“法治”是什么关系?

 

5.“志于道、志于仁”的理想人格培养。

1)儒家学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理想人格,就是如何“成人”,结合《孟子》中关于舜跖之辨,谈谈你的看法。

2)《孟子》的理想人格,具体表现为:“尚志”、“养浩然之气”、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”,结合我们成才的体会加以阐发。

3)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在传统的人格理论中有“杀身成仁”、“杀身取义”之说,

你如何评价之?

 

三、作业要求:至少选择其中的三道小题作为作业题目,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。